台灣原住民文化心得
參賽主題: 高職組--臺灣歷史  
作        者: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應用外語科-二年11班號梁文馨
指導老師: 池華瑾  
書        名: 台灣原住民族的祭禮
作        者: 明立國
譯        者:  
出版單位: 臺原出版社
出版年月: 1989年01月15日
版        次: 三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台灣的原住民族共分九族,每一族的分佈地點,生活方式都截然不同,每個族群更都保有傳統的古文明以及神秘的傳說、祭禮,其中尤以為不同需要而舉辦的酬神歌舞最為動人,每每都吸引無數好奇的中外觀光客。從最普遍的阿美族豐年祭、捕魚祭,到布農族的打耳祭、凱旋祭……每個不同的祭典,都有動人的歌舞與情節,也是各個民族的珍貴文化資產。作者窮十年的光陰,全心全力投注於研究原住民文化祭典與文化,報導真實貼切,更可作為參觀原住民族祭典的指引。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質,都是經過長時間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有獨特的風格、穩定的形式以及自成體系的運作方式。文化的特質有其一定的結構與秩序,這種結構與秩序也有它一定的生成道理。台灣原住民族音樂的文化特質,有它基本上的某些共通性,也有種種細部上的不同點,甚至在某些共通性當中,也存在著彼此之間的各種差異。

二、我的心得:
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於馬來人。南島語族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民族;分佈地區西起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越過印度洋直抵太平洋的復活節島;北起台灣,南到紐西蘭。台灣是南島語族分佈的最北端。台灣原住民族共有十九個部族,可略區分為原住民族和平埔族。原住民族目前保有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不過也正面臨急速現代化的問題。平埔族則大多已失去原有的語言和習俗。

目前關於台灣原住民族的起源說法有兩類,一是主張原住民族的發源地在島外。一是主張台灣是南島語族的祖居地。前一種說法甚普遍,學者從語言、考古、文獻資料、神話傳說等方面論證原住民族祖先的起源地應是大陸東南沿海。學者甚至推測原住民族移入台灣的年代,例如賽夏族與泰雅族應是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先陶時代即來台,排灣族和卑南族則應是在東南亞巨石文化興盛時期,移入台灣。而台灣是南島語族祖居地的說法,是較新的主張,這是許多語言學家的研究結果。孰是孰非,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豐年祭為阿美族社會中最為重要的社群活動之一,其舉行時間,因為各地區的習俗不同而有先後之分,但都以農忙完後利用大家空閒的時間來舉行。通常是在七、八、九三個月份,第二期秧插好之後的時間。但在從前乾田燒懇的時代,以馬太安阿美為例,依其固有之曆法,則豐年祭於每年的十月份舉行。舉行的天數從過去到現在也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有長短的不同,早期有長達一個月的豐年祭,短則舉行三至四天。

以目前的情況來說,水璉阿美的豐年祭是選在學生開學之前,農作物收成,以及水稻插秧之後的時間來舉行,詳細確定的時間則還要視村裡實際的情況開會決定。雖然如此我們依然可發現阿美族的豐年祭仍相當明確的呈現了某些文化上的特性與意義。

目前水璉阿美族的豐年祭,前後共有四天,其活動程序與內容依次為「米禮信」、「米沙布尼斯」、「卡拉比安」、「馬拉利奇」。所謂的「馬拉利奇」是指獵取敵首回來之後所舉行的慶祝活動,那時並沒有固定的匙間來舉行,只要是有獵到人頭,回來就舉行「馬拉利奇」。後來不獵人頭之後,則改成每年一度的祭典儀式。而「米禮信」則是餵了紀念從前將吃人腸子的神趕走的三兄弟。傳說中,這個吃人腸子的神跑得飛快,一般人追趕不上,於是族人訓練了三兄弟賽跑,而終於將此神趕走。

對於一個民族而言,沒有什麼比繼續生存下去更重要的事了。台灣原住民的音樂是人類最古老而珍貴的文化之一,可是它如果不能再生存發展下去,那我們所做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可以在其文化的應變力上看出來,對於原住民各個族群而言,這種應變力必須透過兩種方式來強化,其一是提高自覺意識,其二則是豐富知識能力,否則在目前這種列強環繞的「商業帝國主義」時代,難免不被瓜分併吞。對自己的文化要有深刻而透徹的認識,對民族的未來要有一份責任心與榮譽感來承續,台灣原住民族的音樂文化,應該在固有傳統美好的特質基礎上,讓大家共同來珍惜,關注它的繼續生存與發展。

三、問題討論:

討論的相關議題其一是挽救文化危機需尊重母語,從政策上著手來是比較直接,首先可以從教育系統上開始,像在教材裡應考慮給予原住民文化特質的介紹,或是在山地學校,再另行加入原住民的文化教材,讓原住民多了解自己一些。政府推行國語但也應尊重方言,要使原住民下一代不至於忘了本身的母語,可以藉由舉辦原住民母語演講比賽,也鼓勵孩子們在家中用母語交談等方式,來改善目前的危機。其二則是不了解原住民而關心他們反而會適得其反,目前社會上已普遍意識到要給予原住民應有的尊重,這是好現象,但這些關心要恰到好處,一定要真正關心,否則會有誤導,這樣的例子已經太多,蘭嶼國宅,發揚山地歌舞、山地文化園區都是。整個政府、社會、大眾傳播媒體對他們的了解都還不夠,如此薄弱的認識基礎,任何關心可能都會適得其反。還事先了解他們吧!